憨山大师在《年谱》里说:我八岁时读书,寄宿在河对岸的亲戚家里,母亲告诫不许回家,只允许一月回家一次。
一次回家后,依恋母亲不肯回去。母亲生气,就用鞭子打我,把我赶到河边。我不肯上船,母亲抓住我的头发把我扔到河里,头也不回就往家里走。
当时祖母见到急忙叫人把我救出来,送到家里。母亲说:“这个没出息的,不淹死他,留下有什么用?”又把我一顿打,撵出去,没有一点留念的意思。我心里认为母亲心太狠,从此就不想家。
母亲时常隔着河流泪。祖母骂她,母亲说:“一定要断绝他的爱,才能好好读书。”
十岁时,有一次母亲说:“僧是佛弟子,行遍天下,自由自在,随处有供养。”
我说:“做这个很好。”
母亲说:“怕你没这个福。”
我说:“为什么要福?”
母亲说:“世上做状元常有,出家做佛祖,岂能常有?”
我说:“我有这个福,恐怕母亲不能舍。”
母亲说:“你有这个福,我就能舍。”
十二岁时,我听说报恩寺西林和尚有大德,就想去拜见。跟父亲说,父亲不同意。告诉母亲,母亲说:“培养孩子要顺从他的志向,听任他自己成就。”就把我送过去了。
十二岁他就常住在寺庙里面学习。你看大德小时候,在十岁的时候就有出家之志了。
这个故事讲一下,虽然普通的孩子不一样,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人是有前世,孩子自己的善根很重要。还有,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从小要引导好。
要教育好孩子,从小,父母不能溺爱孩子。你看人家是怎么教孩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母亲,憨山大师也没有那么大的成就。即使他后来也能做一个好的修行人——高僧,但是憨山大师的成就可能就没有这么高了。所以说母亲很重要,这个母亲也不是一般的母亲,人家是很有修行的。
憨山大师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发布者:易明,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mingzhiguang.com/zhihui/shanzhishi/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