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道友问题,说与不说的善巧

        僧团一直强调要和合,不和合就不算真正的僧团,没有真正的僧团,也就没有了真正的三宝;没有了真正的三宝,正法就会失传,就会断灭,要保证僧团的和合,需要每 个人的慈悲和友善,不观过失。观过失是心里面起了不好的念,但观过失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有说出来的、有不说出来的,有有表情的、有没有表情的。

        其实我们在观道友过失的时候,大部分都不说出来。你观了过失,在那里起一些分别念以后,又什么都不说,选择走开或干别的去了。其实自己已经造了业,不觉知,也不知道。

        观过失不说出来或者不表现出来,有可能是因为嫉妒心,当你嫉妒一个人的时候,你看到这个人有过失的时候,你心里高兴,幸灾乐祸,你不说,不想帮他,这是什么样发心呢?希望别人的过失继续发展下去。并且,美其名为不观过失,其实是自欺欺人。观过失说出来或者表现出来,可能是因为轻慢心和嫌恶心,自己不知不觉或者后知后觉。观过失,还有可能是因为跟这个人过去世是恶缘,今生也没有什么善缘,看着他就烦,你肯定很容易观他的过失,看着他不喜欢,生烦恼心,你看见他就特别容易观过失。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特别地小心,要多忏悔。

       那么,道友存在问题的时候,该不该指出来呢?其实,指出道友存在问题不一定是观过失,我们应该以不观过失的心态来指出道友存在的问题。

       不观过失,是心里面不观过失,当道友有过失或者问题呈现出来的时候,如果我们内心是慈悲和友善的,没有观过失的习气,心里面没有起各种烦恼,这就是不观过失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指出道友存在的问题。当然,指出道友问题的时候会存在不和合的隐患。师父也经常讲,在指出对方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特别难把握。

       有同学说:只要我发心正确,发了慈悲心就可以指出对方的问题。对方存在问题的时候,就要勇敢地去指出,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是不够全面。

首先,我们发的慈悲心是否是表面的,而潜藏着更多其他的心,我们要认真仔细地反省、观察。你可能有一点慈悲心,但是不是表表面面的呢?

其次,如果我们德行不够,心量比较狭隘,不够宽容,对方不服你,即使我们说得完全正确,对方不收,说了只能让对方生烦恼,起嗔恨心,这也是不恰当的。

第三,即使我们发的慈悲心比较纯粹,如果我们指出对方问题的时候,时机不恰当,也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不管对方接受还是不接受,没有善加观察,不懂得等待时机,这也是不对的。

第四,我们不仅在指出道友的问题时候,需要小心谨慎,需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而且,出家人在指出居士们的问题,或者师父在指出弟子们问题的时候,更需要十分谨慎,除了需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以外,我们还要观察自己是否有好为人师的习气?是否有控制人的习气?是否有说人过失、训斥人的习气?你如果认为自己没有这些习气,那你很可能处在一个很危险的状态,真的可能没有吗?

        所以,师父通常都不会去说弟子的过失,一般都是在上课的时候,在法座上不点名地讲弟子存在的问题,原来在北京那么多年都是这样的。除非这个弟子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烦恼,严重影响其他道友或居士的修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弟子对师父的信心非常好,师父指出他的问题的时候,肯定不会生烦恼的,都会欢喜接受,这种情况师父也会直截了当。

        师父也经常讲,其实,很多弟子都存在各种问题,但师父一般都不说,主要是希望弟子通过学习和磨练,自己成长和悔改。如果现在说他的问题,他可能都不承认。虽然这个问题的性质比较严重,但是这个问题是潜藏着的,或者暴露不大,不太明显,他甚至都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因为他自己也看不到,或者看不清。所以只能等待,等待他的成长和悔改。如果一直不改,不仅不改,甚至更加严重,那师父就会等待一个时机,当问题明显地呈现出来的时候,被师父抓了个现行,这一回师父就不会放过他了。

        我们僧团有一位出家人,他一直是个不能说的出家人,法名省略,外号“说不得”,因为他出家之前也是一个企业老板,没有人敢说他,也没人说过他,都是前呼后拥的;出家以后谁也说不得,并且师父也从来不敢说他。但是那年在西安的时候,师父一去,当着师父的面就表演了,被师父抓住了,师父在西安好几天,他天天跟着师父,所以一直不放过他,一直说他,说得他那几天老老实实的,一句都不敢和师父顶嘴,师父就把他过去所有的问题挨个的……抓住这个时机说了个遍。

       以前师父都是非常小心地对待他,保持距离,小心翼翼地对他说话,因为稍不留神,可能很随意地说了一句话,他都会生烦恼。所以你们也要注意,在帮助一个道友和居士的时候,光有发心是不行的。

第五,当道友、居士或弟子存在过失和问题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也是需要谨慎拿捏的。

第一种方式可以用沉默的方式,不点头、不赞叹,或者用不认同的眼神,沉默;

第二种方式是用温和而诚恳的方式来表达,主要是用戒律还有教规、教诫来告诉对方问题出在哪里;

第三种方式是用呵斥的方式,劈头带脸、毫不留情。

        通常,佛制是用自恣的方式来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检讨与自我检讨,初一、十五,大家坐在一起自恣,这个时候大家的发心相对来说比较到位,大家坐在一起是来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相提携,所以大家的心态是比较好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然后发心相对来说比较到位,比较好,比平时要好一些。

       在自恣之前,最关键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发心,在指出道友问题的时候,往往就是因为我们的发心不纯粹,心里面带有一些情绪,对方感应到了就会抗拒。有了抗拒的心态、对立的心态,然后产生更多地不和合,这样说的话就会产生不和合了。所以,在自恣之前,必须先听一下有关慈悲心和菩提心方面的开示,做一些念诵和观修,再开始自恣。

       当然,不和合的根本原因是双方的,双方都有原因,都得检讨。 我们常常说:“我是为他好啊!”就像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也经常这么说,说是为孩子好,其实父母往往还夹带着自己的习气和情绪,甚至还夹带着控制欲、虚荣心等烦恼在里面,这样的话,孩子也就不容易接收到父母的教育,他会抗拒,甚至叛逆。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还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自己有情绪,不够宽容,也不够耐心,父母教育孩子都存在这个问题,更不要说道友之间了。

        每个人的成长一定要依众靠众,僧团是出家人的依靠,道友的鼓励和拉拔是特别重要的,自己有问题的时候,道友的帮助也是特别重要,你们不可能都来找师父。

总之,我们在指出道友和居士问题的时候,有好多条件:第一个是自己没有烦恼,自己是慈悲和友善的;第二要观察对方跟我们是不是有善缘;第三个对方是不是觉得我们德行够和服不服我们;第四即使有了善缘,我们还得找准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机去说,或者自恣的时候,或者是在他呈现得特别地明显的时候,你就可以趁机能够把他过往存在的一些细微问题都可以点一点,就要找准这个时机,要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机去说。

        如果他听法相应,主动、真诚地来向我们请教的时候,那是很好的一个时机,这个时候说当然比较好了。最后,我们要知道:轻慢、傲慢、狂慢、我慢等各种慢心是修行人成长和进步最大的障碍。首先,有慢心的人很难反省到自己的问题;其次,师父和道友也不愿意指出你的问题,不愿意帮你,因为一说你,你肯定生烦恼,不接受,说了没用,就不说。

       有慢心的习气会让人远离,表面上可能跟你和合,但并不是真实地和合;真实地和合,心和心之间应该是敞开的,真诚地敞开是僧团最好的成长模式。

发现道友问题,说与不说的善巧。发布者:易明,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mingzhiguang.com/zhihui/shanzhishi/2121.html

赞 ()
上一篇 01月29日, 2025
没有了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WhatsApp交谈

邮件:yimingzhiguang@gmail.com

工作时间:北京时间 9:30-23:00,节假日不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