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结了几条,主要的原则是:
第一条,以法相见,莫以情相牵。
要有平等心,不要跟某些道友过于亲近,跟另外某些道友过于疏远,甚至嫌弃,观过失。不要搞小团伙,不要结党。
第二条,莫听是非、莫说是非、莫观道友过失。
第三条,僧团和合至上,护念他心。
要做令其他道友道业增上的事情,要说令其他道友道业增上的话语,不让其他道友起烦恼。我们做的事情要让道友的道心增长,不要增长他们的情执,互相成为道业增上的增上缘。
第四条,自他相换,坦诚相待,真诚包容,友善谦和。
第四条是最重要的,我们跟任何人交往,首先得修自他相换,处理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自他相换。同样一件事情,做得对还是不对,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件事情具体的情况和因缘都不太一样,只有做了自他相换之后,我们才可能有智慧和善巧地处理好问题,或者处理好道友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道友之间关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感化,首先我们自己要尽量去做好、做到,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对方,而不是说教。大道理谁都懂,但没有什么用,只有高尚的德行才有用。处理道友之间的关系,我们往往会说教,然后导致道友之间的关系出现误会,当道友不服我们的时候,甚至会产生矛盾。
如果发现道友做得确实不如法,我们就要想办法去帮助他、感化他。感化道友最重要的,还是要用你的行为做给他看,而不是一味地说教: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你怎么怎么错……说教呢,其实他往往听不见,表面上可能认错,内心里是比较麻木的,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说教完了,他不断犯同样的错误。其实还是我们自己的德行不够。
对刚出家的师父,或者对居士,也要这样,尽量地少说教。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出家以后,对居士喜欢说教,这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们都有好为人师的习气。不要过于注重事情的结果,而要注重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相互的磨练和成长。
师父这十多年来也是以身教为主,言教其次。原来在北京,每天说法,但是道场里的事情,师父最初是怎么做的,老弟子们都知道,现在也是一样。所以大家要注意最后的第四条,这是比较具体的标准,处理道友之间关系的最主要的一条:要自他相换,坦诚相待,真诚包容,友善谦和。这才是最主要的,那么上面其他三条自然就容易做到。
最后我们说一下菩萨摄受众生的方法。
第一,布施。
给众生做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让众生欢喜,让众生对我们生起信任心,相信我们。你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就是要给他们做布施。
第二,说爱语,柔软语。言语和蔼有理、方便善巧。
第三,同事。
做事要身先士卒,敢于担当。大家在一块同心协力、同舟共济。菩萨跟众生在一块,以同事的方法摄受众生。
第四,利行。
做利益他人的行为。菩萨尽量去观修无我,以无我的智慧来做利益他人的事情。
这四种方法是我们和道友相处时的总原则,这是佛在经中说的。这几点大家要常常看看,记住,有些时候出现问题了,就听一听这个开示,就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找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就好办了。
修行人以什么标准 来处理和道友之间的关系。发布者:易明,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mingzhiguang.com/zhihui/shanzhishi/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