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的关注点 护持他人善心善行 而非事情的结果

我们是要去做减法,减去心中的我执、法执,减少心中的贪嗔痴,全部都是做减法,一切皆舍,一直舍,舍到最后,连正知正见都舍了,“无智亦无得”。

我们做事情,无论是自修还是做利他的事业,事情的客观效果和效率不能说它不重要,但是它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做事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关注点应该不是这件事是否做得很正确、做得很好,是否做得完美,而是只要我们不贪不求、尽心尽力就可以了。

        在娑婆世界,佛菩萨弘法利生的事业也不可能做得完美,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在这种状况下,佛菩萨度化我们,也只能这样随缘尽力。佛菩萨也没有办法让我们今生就完成佛道,所以佛菩萨也没法完美,只能和光同尘,在六道众生中,捞一个算一个。

        当然,尽未来际,最终佛菩萨的事业还是会完美的。尽未来际,最终的结果不用想,也不用考虑,肯定会完成佛道,所以佛菩萨从来不考虑结果,只是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随缘尽力地缩短众生迷茫痛苦的时间而已。我们要学习佛菩萨的这种智慧、远见和精神,做事的时候不要那么苛求完美,对自己、对别人都不要那么苛刻。对别人少一份苛刻,多一份包容,这样在一起共事,才能够融洽而长久,这个道理比较容易懂;但是,我们对自己苛刻,却不容易觉悟。

        对自己苛刻的人,因为内心压力大,就会不自觉地把这种压力释放出去,转移给周边的人,让别人觉得你这个人很苛刻、难相处。对自己太过苛求完美的人,由于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不仅事情反而做得更糟,而且还障碍了自己心性的提升。所以,心态是很重要的,心态决定一切,不要给自己的压力。就像挑担子一样,你能挑多少就挑多少,你能挑一百斤就挑一百斤,你不要想着挑一百二十斤,这个二十斤可能就把你压垮了,再也前进不了了。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一些普通的事情可能不会显得这么愚蠢;但是,在修行当中,我们就是这么蠢,明明很勉强的事情,或者做不到的事情,非得去承担。你老是着急,把事情本身看得太重要,把这个事情的结果看得太重要,你这样执著会让你周围的道友也很无奈,也很无语,以后做事就不顺利。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关键点是要护持他人的心念和善行。但是,初发心的菩萨在护持别人的善行和心念时,往往还夹杂着一些自私心,想着能够增长自己的福德资粮。他们在帮助众生的时候,也会有增长自己福德资粮的想法,这种人天道的业习还是藏在内心的深处,而经常觉察不到。

        还有,那些修习解脱道的小乘人,他们在帮助众生的时候,想的是怎样减少自己的贪嗔痴疑慢等烦恼,虽然这也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是大乘菩萨道的思想境界。大乘的修行人是比较纯粹的、无我利他的,就是一心一意地护持众生的善行和心念,不会关注“我”的福德资粮。因为他们不仅有无我的智慧,还有菩提心。大乘的修行人在护持众生的时候,自私心自然就会减少了,不再关注自己福德资粮的增长,而是把福德资粮也要布施给众生。

        修学佛法,如果反省得不够深刻,还是会对佛法产生执著心、对功德产生贪著心,所以佛菩萨在教导众生的时候,就会尽量地用中道的语言来引导众生,避免引发众生的执著或贪著而误导众生。所谓的成佛,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句话里面有三个觉,觉就是觉悟),并没有什么圆满可得,也没有什么佛果可成,所以《心经》中讲一切都不可得——“无智亦无得”。“无智”,就是智慧也不可执著,一切都不可得,成佛也不可得,因为本自具足,本来就是,只需恢复本来面目。在佛菩萨的境界里,什么智慧、成就、悉地、佛果、众生,这些概念都没有,但是这往往是初学的菩萨们所追求的。

          所以,我们是要去做减法,减去心中的我执、法执,减少心中的贪嗔痴,全部都是做减法,一切皆舍,一直舍,舍到最后,连正知正见都舍了,“无智亦无得”。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关键点是我们的发心是不是真正的慈悲心,是不是真的在护持他人的善行和心念。事情的本身没有完美或者不完美,没有成功和失败,不完美往往是未来发展成长的重要推动力。成功往往让人骄傲,让人最后彻底地失败,甚至灭亡。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为有很多的因缘我们也观察不到,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这个开示很重要,看上去简单,但是大多数的修行人觉悟还有待慢慢地提升,一时还很难转过来,在修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又去关注事情的结果,执著自己修行的结果。

做事情的关注点 护持他人善心善行 而非事情的结果。发布者:易明,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mingzhiguang.com/zhihui/shanzhishi/1917.html

赞 ()
上一篇 10月08日, 2024
没有了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WhatsApp交谈

邮件:yimingzhiguang@gmail.com

工作时间:北京时间 9:30-23:00,节假日不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