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自己看一下,这个是修行的一个过程。我们现在大部分人还在听闻、思惟的(阶段),有一点点觉知力或者叫忆念力。
觉知,让心保持不会忘记,不忘记心的状态。不忘记保持觉知的话,觉知能够持续的话,那么念头生起来就会觉察到——觉察到是这个觉性。这里说觉性觉察到,觉知它是一种知道;觉性就是当念头出来的时候,它能觉知到、觉察到,这个深入一点。
从这个上面看,第三步是觉知力,第四步是叫觉性力(正知力),觉性就比觉知更微细一些。当觉知力持续的时候,觉性力就强了,慢慢地心就柔顺了、寂静了——正知力。达到正知力的话他就是有一定的定力了,他就生起定了。
第二个是念力,按我们说的就是念力;第四个是定力,就达到定境了,因为他就保持了,有定力了。
第五是精进力。持续地修习这个定,有了定以后再持续地练习这个定,让这个定能够更长、更稳定、更微细,这里说“最极寂静,专注一趣是精进力”。
他是一步一步深入的,到了这个时候第六是熟悉力,就是对正知力越来越熟悉了,越来越稳定了,都不要去砺力地作意了,自然作意。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去提了,他自然作意,自然就会自动地作意了。他这个作意很轻微,自然就作意了,平等持了。定力越来越稳定了,越来越深细。
这里提到了六种力量、九种心住——(内住、续住、安住、近住、顺服、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平等持),这个就是心之九种定境的程度。
作意也是这样的,励力历历作意,有间缺地作意,还有慢慢地过渡到间缺越来越少,最后就无间缺地作意。从有间缺过渡到无间缺,他也是一个过程,间缺越来越少,最后就无间缺了,最后就是自然作意。都要去作意,还是有作意。到最后呢,等你对治烦恼的时候,当你达到再深入的时候,就不用作意,自然作意,那个作意都不要了,自然安住,这个还是修行了。
达到明心见性以后,他都就不作意,连作意都没有了,连作意都要去掉。作意它还是一种法执,连作意本身都还是一种障碍。你要真正地的趋入最后的本性的时候,连作意本身都还是有执著,不管是自然地作意还是不自然地作意,还是一种无明的状态,还没有彻见(本性)。彻见本性的时候,他没有任何作意,自见本性。
那我们在之前就要练习这个,就是登地的菩萨,见到法无我空性他还是有作意的,他也是要这样修。打比方你听法无我空性,你从听闻力地开始,不断地听法无我空性的教法,师父天天给你讲什么样是法无我,从中观、从唯识讲法无我,听闻、思惟维,然后慢慢地觉知,一点点的地,最后到自然作意,法无我也是这么修的。
人无我也是这么修的,开始你也是修人无我空性的这种教法,不断地听闻,不断地思惟维,然后一点一点,最后到第九种。
这两种不同的教法都需要经过同样的过程,它们是不可能逾越的。人无我它就是针对人无我的,因为人无我只针对人无我;法无我比人无我要广阔得多,它要针对所有的法、一切万法的空性,针对任何一个法都是空性的,那么你要听闻,然后一直到最后熟悉这九种定,都安住在这九种状态中。
这种定就不是外道的定了,这种定是有智慧的,是止观双运的,因为你听闻的是正知正见,听闻的是智慧,这个里面从头到尾都伴随着智慧。因为从听闻、思惟的都是智慧,都是闻慧和思慧,当然了这个慧是慢慢地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深细,最后达到定慧等持,就是最后一个——平等持。
什么叫平等持呢?就是定和慧要平等,持就是保持了。
所以最后一个叫平等(定和慧的平等)持,定慧等持了,我们经常讲——我们才会定慧等持,就是这个状态——第九个状态。
但是这个不是一下能做到的,你必须从第一个内住、续住、安住、近住……谁也不能逾越,根基好的人快一点,根基差的人就慢慢来了,可能这一辈子你还停留在第一、第二、第三个阶段,你不精进就是这样的,散散乱乱地修,你修十年、二十年还在第一、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上不去了,卡在那里了,后来干脆就不修了,就开始过日子了,做饭吃,做煮师去了---怎么样把饭做得好吃一点,怎么把庙修得漂亮一点、干净一点——衣服洗得干净一点、漂亮一点,庙也弄得干干净净的,一尘不染。你庙一尘不染有什么用啊?你心要一尘不染。颠倒了。
有些人把庙搞得一尘不染,然后他很得意,“我的庙像天堂一样”,种点花草,里面搞得富丽堂皇的,甚至金碧辉煌;衣服穿得一丝不苟;头发整天都剃得光光的,一点都不让它长——每天都剃头,一根都不让它长出来,长出来都“有损我的三宝形象”。他认为这也是修行、这叫修行,不知道修什么,修头修脚,就是不修心。真是这样的,师父一点都没夸张的。现在外面的出家人(包括我们道场有个别的)都这样,注重外面的干净,不去修这个。
我们要从心里面修内住,从听闻力开始好好地修,这个很好——六种力量和心的九种定境程度,还有四种作意,这个非常好,我们看一下。
要记住这张照片,记不住就用手机拍下来,经常看一看,“我在干嘛呢?自己在修什么呢?”这就叫次第,修行的一个过程,知道了过程,你也不就会乱着急了,也不会胡思乱想了,知道自己该在哪里,修在哪里,修什么,怎么修。学多了也没有用,我们知道了大概的流程、大概的方向就可以了,然后你就去多听、多串习《净心法要》。
包括修菩提心也是这样的,菩提心你天天闻思、觉知,让你的菩提心不打失,保持菩提心。刚才说了,保持住心的状态,不忘记心的状态就是觉知。你不忘记菩提心,那你的心在菩提心的状态,没忘记。觉性是什么呢?你的菩提心一打失,你就知道了,串到别的地方去了,又让菩提心回来。
如果这个菩提心保持住了,第三种状态就是保持菩提心,不忘记。忘失菩提心的时候就觉知,这个觉性力就让自己又回到菩提心的状态。这样来来去去地练习,慢慢地你的心就越来越顺伏、调柔、寂静了,你的菩提心就不忘失了,越来越深了,你的菩提心修得越来越好了。
然后不断地精进,精进就是让你的菩提心越来越广大,越来越深广。也是这样的,刚开始你也要去作意啊。作意,修世俗菩提心要去励力作意,有间缺地作意,这样慢慢地减少间缺。因为你不作意的话,你的觉知力就打失了。所以说当你的觉知保持不住的时候,就要作意。但我们的作意都是有间缺的,经常会忘失掉。这个作意是增强我们的觉知力的,然后慢慢地增强我们的觉性力。
对止观禅修中六种力量、九种定境及四种作意的开示。发布者:易明,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mingzhiguang.com/zhihui/shanzhishi/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