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修行中的虚荣

第一、不要执著修行的时间,时间的长短不代表一个人的智慧。

今生修行时间的长短不代表一个人德行的高低,也不代表智慧的高低;今生打坐时间的长短、入定时间的长短,不代表禅定境界的高低;今生出家时间的长短,也不代表戒律持得是否精严;都不代表什么。

修行人的根基相差甚远,有些人几大劫以来都是跟着佛陀行菩萨道,这一世可能他才刚出家;有些人善根薄弱,才出家了几世,这一世可能他已出家已经很久了,二三十年了。但是他和前面那位刚出家的人相比修为相差甚远,所以我们不要轻视后学,要互相尊重。修行是没有止境的,成佛的路漫长、遥远,大家要发长远心,不要互相攀比。

二、不要执著读得滚瓜烂熟的经文,读经的多少不代表一个人的修行境界。

读经本身是增长闻思修的智慧,要如理作意、转换妄念和烦恼,得到真实的受用才行。如果经文读得滚瓜烂熟,但是理解上有偏差,或者理解上正确但是不会如理作意、不会实修,也是收效甚微。所以读经的多少并不代表什么,不要增长自己的傲慢,善根好的读一遍比一般人读一万遍乃至百万遍还要更殊胜。

三、不要执著自以为是的修行经验之谈。

虽然说佛佛道同,修行的总体方向是一致的,但是每个人的因缘福德、慧根、信根都不同,所以不要自以为自己的修行经验就是绝对正确,碰到每个人都跟他们讲自己的修行经验,不要自以为是地让别人走你现在的修行之路。

第四、不要急于去否定别人。

那些半桶水喜欢去否定别人,自己也不是真的都通达了,实修也不够,为了名闻利养或者因为嫉妒,就会比较喜欢评判别人,执著自己的修行知见。当年济公菩萨示现的很自在,那些持戒的修行人就抨击他不持戒。其实自己是在用一个凡夫的境界去臆测菩萨的境界,是用凡夫的知见去判断菩萨的言行。

第五、当别人与自己的观点不相同的时候,不要自以为是,要认真聆听和理解别人的反对意见,不要盲目地作茧自缚。

六、一个真正地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不会因为曾经教过别人、帮助过别人而沾沾自喜、引以为傲。

他们把自己的修行经验传给弟子,那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不求回报、也没有好为人师的习气。其实善缘好的师父和弟子之间,生生世世互为师徒、互相成就。

七、自己所做的一切度化众生的功德,以及自己和众生三者——三轮体空、无我无众生、亦无功德相,如此便解脱自在。

八、不要向其他团队的道友炫耀自己师父的功德。好像师父的成就比较高,自己也仿佛成就了似的。师父修得再好、成就再高,跟你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果自己不好好修也是没有用。

第九、一切世间人做任何事情,都有想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心态。

我们修习解脱道的人是不需要得到别人认可的,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一个真正的菩萨,更不需要得到世间的凡夫的认可。度化众生,与众生同成佛道,是一个菩萨的本分事。不用搞名闻利养、也不用在乎世间凡夫的眼光、不在乎他们的议论或赞叹。

初发菩提心,即成等正觉。心若为外物所牵,心就有恐怖、有担忧。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保持觉知、不贪不求,尽力而为就好了。言语真诚自然、无怨无悔、问心无愧,用不着去在乎别人认不认可。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保持觉知、关照别人的情绪,尽量地做到不要让别人生烦恼。当我们所做的某些事情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地去问一问对方,说:“我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到你呢?”如果他说没关系,你就可以做。

第十、破除我见、断除我执、去除我慢,不执著自己的知见,才有广阔的胸怀去容纳一切自以为好的或者不好的,才会有清醒的觉知,保持平静的心态。


放下修行中的虚荣。发布者:易明,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mingzhiguang.com/zhihui/shanzhishi/1057.html

赞 ()
上一篇 08月15日, 2023
下一篇 08月17日, 2023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WhatsApp交谈

邮件:yimingzhiguang@gmail.com

工作时间:北京时间 9:30-23:00,节假日不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