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丝恼怒之心,发菩提心的人是这样的,但是我们道场里有些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的人,一点菩萨的味道都没有。做事是很愿意做的,发心做事,认为这是菩提心的表现,但是当他遇到一点点障碍的时候,他就开始恼怒。遇到众生的一点点的嫉妒,凡夫嘛,那你是菩萨,其他人是众生,众生触动到你的我慢、触到你的自尊心,你就恼怒了,那你算什么菩萨呢?
你其实还是把自己当凡夫来跟凡夫一起,你跟凡夫在一块的时候,凡夫起什么念,你也起什么念,那你算什么菩萨?你还给自己受个菩萨戒?你受菩萨戒,就不能生一丝恼怒之心。
我们道场里要求不许观道友过失,那你不是天天在观道友过失?道友没有对你起什么念,你都在那里妄想:“这个人跟我竞争、那个人跟我有所争夺。”别人也没有嫉妒你,你认为别人嫉妒你;或者别人说了什么话,只要稍稍触到你的自尊心,你就不愿意了,你就不高兴,这个不是修行人的标准。
你是一个大凡夫,你把自己当个大凡夫来要求。你要求别人是菩萨,要求自己是凡夫,你现在是这样要求的。你所学的一切都是用在别人的身上去。特别是当对方也是受了戒的(受了菩萨戒或者出了家),你对他的行为就要求极高;对自己的起心动念倒是觉得是对的,生了气,然后你心里想:“这个家伙太过分了……”事实上是他触恼了你的自尊心而已,触动了你的无明,触犯了你的我爱,你不愿意了。
你表面上也好像在做事,其实你是在造业,你做什么事啊?你最好别做事。你做事,你要是对一个众生起恼怒之心、怨恨之心,你算什么菩萨?你做什么事?你还是歇歇吧,你是在破坏佛门。你表面上印经书,好像在做度众生的事情,事实上,只要哪一个众生稍稍对你,你认为有所障碍、有所触到你的自尊的时候,说了一些你不爱听的话的时候,跟你的业习有不相一致的时候,你马上就恼怒,马上就怨恨,说话马上就不客气了,或者干脆就说:“我不干了。”就来这一句,然后就甩袖子不干,就是这一套——有些人就说:“我不干了。”
事实上对方也不一定真的干了什么,只不过是你自己妄想出来的。很多的时候我们都会妄想别人在干什么、干了什么,事实上别人并不一定做了这事。凡夫都是这样的,喜欢去妄想别人做了什么,但事实上你看见了吗?或者你有神通能知道吗?你既没有看见,也没听到,有可能会道听途说一点。
昨天师父在《论语》里面看到这句“道听涂说”,原话是“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后面一句是说德行就有所损,损自己的德。“道听而涂说”,这个涂是什么涂呢?不是路途的途,是涂画的涂,就是乱涂乱画的意思——涂改的涂,涂了以后改掉,就是加了颜色进去,我们涂画的时候是不是要加颜色?涂鸦的涂,道听而涂说,后来我们都改成路途的途。
孔子说的原话是“道听而涂说”,道路上听来的话为什么涂说呢?肯定被你自己的分别念修改过了。你是一个凡夫啊,你根本就不可能了解事实真相,你听来的东西,肯定会用你自己的分别念重新加工过。特别是女人、感情动物,她就会用自己的感情来分别、用自己的我执我见来把道听过来的话重新加工一番,然后再说出去。你们去听传话,一般传到第三个人、第四个人,全部都变样了,添油加醋,完全就不是原来的话,传话都会完全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都不是原话。即使是原话,他也会读偏差掉,用自己的分别念,传到三五个人以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们都知道。
只要道听涂说的话都是不能相信的,但是凡夫就是这样喜欢相信。
如果你就是一个凡夫,你就受了个五戒,那你就是在行十善业,那师父对你也无可厚非,很正常。因为你把自己认定就是一个凡夫:“我就是一个在修五戒,我持五戒行十善的人,我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但是你自己又把自己看得很高,又出家了,还受大戒了,或者是没出家的、受个菩萨戒了,那你就太高看自己了,你就是有其名、无其实,那你就等于是把自己摆在那个位置上,但是你又没有那个德行。你没有那个德行,你把自己摆在那个位置上干什么?你还受个大戒、出个家,或者在家受个菩萨戒,你又完全做不到,你一点都没有做到;哪怕你做到个三分、四分、两三分,那也可以了;你一点都没有,没一点那个气氛,我执我慢非常地严重,对众生动不动就恼怒,稍有不如意就开始大打出手,什么都来,那叫什么菩萨呢?你太不合格了。
有些人就表现在心里面,对他说了什么,他就开始放在心里面怨恨、计较。
我们说不观道友的过失,师父以前经常讲的,道友的过失真的像天一样大,也不应该去观;你自己的过失像米粒那么小,也应该看得见。你看得见吗?你看不见。因为你是菩萨了,你用戒律来衡量一下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过失太多。所以你受了戒,你要学戒,用戒律一对照,菩萨戒是怎么要求的,你这样对照一下自己,你做到多少?一分都没做到啊,不要说十分、六分了,一分都没做到,零点一分——十分呢,你就得了零点一分,零蛋也不是,就零点一分、零点二分,就这个德行,一分都做不到,但是你自己又把自己摆在那个位置上,这样的话就罪业很大。
你还不如做一个受五戒十善的人,师父还天天赞叹你。如果你只是受了个五戒、行十善业,那师父肯定天天赞叹你:“哦,不错不错,太好了,继续努力。”因为你把自己摆在这个位置上,你所做的一切,按照受五戒的人天道的一个普通的居士来衡量,还是很不错的,六七十分还是有的,那师父肯定随喜赞叹:不错不错,非常好。但是要是用菩萨的标准来衡量你,你就零点一分了,标准不一样。你是人天道的凡夫还是菩萨?那天壤之别呀。
真正的菩萨不应 对众生有丝毫之恼怒。发布者:易明,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mingzhiguang.com/zhihui/shanzhishi/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