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蕴,色就是滞碍的意思,五根五尘都属于色蕴,外面的是五尘,外面的一切物质都包含在五尘里面了。色声香味触五尘,(眼耳鼻舌身)还有五根,属于色蕴。
受蕴就是我们的感受,我们知道有苦苦受、坏苦受、舍受(非苦苦受,也非坏苦受)。这些觉受是受心所,在根尘接触的时候就会产生受心所。根和尘“触”,触了以后我们“作意”,必定会产生受心所。
有了觉受以后,就有想心所,它们是连着生起来的。我们眼根和色尘接触的时候,它并不是首先生起贪心所,而是有想心所的。想心所起什么作用?想心所是生相作用的,不是这个书上讲的想象推理,这是属于寻伺心所,属于行蕴。
想心所就是起生相作用的,生是生起的生,相是相片的相,就是心中生起这个相来。外面的一切色相(色境),都是想心所先生起这个色相来。耳朵听到声音,声音是声相,就是根尘接触的时候生起声相,这个声相就是想心所起作用,没有想心所就生不起这个声相来;鼻根和外面的香尘接触的时候也一样,接触的时候它有受了,有了觉受以后,还要有想心所生起这个味道来,香还是臭,会生起这个相来,香相,然后有意识来识别。
识有眼识、耳识,是识别相的。耳识识别声相,眼识识别色相,识别、了别色相的功能,叫眼识。大家以后就这么记住,不要想得那么复杂。唯识讲得太复杂,我们就记住这几种功能就行了。想蕴就是生相的功能,因为每一种识都要产生相,只有受,如果没有相的话——意识当然也可以觉知到这个受,但意识要思惟的时候一定要有相。比方我们晚上做梦的时候,耳朵会产生声相,眼睛会生起色相,鼻子也生起香相……相生起来以后呢,第六识才去对这个相拿来思考。
我们说想事情,比方我们要想一个人,想一个人的时候,心中一定会生起他的相来。你会把过去他在你心中留下来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影子想象出来。我们说想象,想出他的相貌来叫想象。所以说这个想心所就是起这个作用的,意识的想心所就是我们说想象,想他的相,意识就了别。所以说想心所是帮助我们六个识起作用,没有想心所这六个识都生不起来。因为没有想心所,识了别什么相呢?没有相你了别什么呢?没有办法了别、分别。所以说一切都有相。我们都是着相的,都是生起这个相以后,我们意识来了别。
了别以后行蕴就是造作,一切造作的心所都属于行蕴。
它有善心所、恶心所……造业的心所都是行蕴,行蕴主要起造作的作用。那么行蕴要起作用的时候,要思心所来(引动),思心所也是属于行蕴的其中一个心所。思心所就是起到引动其他心所的作用。因为思嘛,思有个田,田就是心田。从心田(八识田)里面去调这个种子,来推动其他的心所来造作、造业。所以说行蕴主要是一切造作的心所。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都属于行蕴。大家都记住这五蕴的功能就可以了。
要从唯识的角度讲就太复杂了。这是我们作为普通人都可以理解到的。把五蕴搞清楚了以后,就这样修,对每个蕴去观察、思惟、体证、体验,它的刹那生灭无常性,还有它的空性。打比方想心所,生相,无中生有;受蕴也是无中生有,没有突然就产生了这个受,根尘一接触它就有受了;行蕴也是这样,莫名其妙地就起了贪心、嗔心、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还有各种的造作。行蕴也是无中生有的,习气嘛,过去养成的习惯,到时候它就自动起作用;那么这个识蕴也一样,是一种功能。五蕴都是缘起生灭法。因为是缘起的法,自性就是空,自性空,所以叫缘起性空。缘起法,这个法没有自性,所以叫缘起自性空,一切万法。先把五蕴观察到它的生灭性、空性,还有无我,最后就观这个无我性。五蕴都是空性的当然没有“我”,五蕴里面没有一个我,这样去观修就可以了。这是我们修行的核心部分。其他的都是一些讲解,都不是最重要的。师父讲的是最重要的修行的核心这一块。
平时打坐就是这样,先观察什么是色蕴;然后观察什么是受蕴、什么是想蕴、什么是行蕴……一个一个去观察,知道它的哪一个功能,去破除它,就不执著了。这里说“如实知”,知道五蕴的无常性、空性、无我性。这样的话修行就成功了。
详解五蕴(小乘角度)。发布者:易明,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mingzhiguang.com/zhihui/shanzhishi/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