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答目录

  • 修出离心和破我执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都有轮回的业,所以大家一定要针对我执,以破无明为核心,修出离心。我们修出离心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有时间精进地来对治我执。否则你修出离心有什么用?你的出离心生起来以后就可以全力以赴来对治我执,我执破了以后再来对治贪嗔痴疑慢的习气。

      我执破了,贪嗔痴疑慢的习气还是有的。虽然习气还有,但是因为我执不在,贪欲不会相续;因为破了我执,烦恼的根都没了,烦恼虽然还会现行,但是它不会相续,立马就可以断它。比如贪习生起来, 无我空性智慧马上就能断。无我空性智慧的力量很大,一切烦恼都能断,贪嗔痴各种习气都好断,你无我了还怕断不了贪爱吗?贪爱就是行蕴里面的业习而已,不是“我”的烦恼,都是行蕴。

      大乘佛法里面讲,八识田里的种子在翻腾,即它们在起作用。但我们可以不随顺它们走,因为无我了。有我的时候你就做不到,你就一定要随它们走。你执著有我的时候,贪来了就控制不住,就没有办法;嗔恨来了也是一样,一定会造下堕的业……


      >>>>阅读详情<<<<
  • 什么是我见、我执、我爱、我慢?

      我执一直都是很强烈的,每个人的我执都是一样强烈的,但是我爱就不一定。有些人虽然有我执,但是他知道因果,知道要行善才能得到福报,也知道我爱心强反而痛苦会更深,因此我爱会弱一点。他知道对自我的爱会带来更多的痛苦,明白因果,也相信轮回,就像外道(如印度教、基督教),虽然我执是一样的,但是知道去爱别人,去行善,然后获得坏苦多一点,苦苦就会少一点。因为我爱心弱一点,他反而得到苦就少一点,相信因果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我执是一种习气,不断地串习,所以每个众生的我执都是一样强。

      我见是一种错误的知见,是无明,无始劫来不断地串习就变成了我执。我见只是一个无明,先破我见,然后再断无明,但是先破了我见不等于我执就没了。

      修行分三个层面,因为我们有我见、我执,我执串习久了慢慢地越来越沉沦,我爱心越来越强,所以我们修行倒过来,先减弱我爱心、断除一定的我爱心,才有福德因缘来学习无我的正见,我见破了以后就等于见道了(破了见惑就是见道),然后慢慢地来断除我执。

      我执不是见道后就能断的,所以见道后还要修道、证道,我执还没有断干净,只是破了我见,俱生我执还在,还得不断地观修。也就是说,初果破了我见,但是他的我执并没有断尽,要从二果、三果、四果,四果才把我执断尽了,是这么一个的过程。

      初果就是破了我见无明,把“我”执为实有的知见破除了。虽然我见破了,但是我执的习气无始劫来大家都一样,都很重,一样的强烈。修行要从我爱下手,先断我爱,再断我执。

      自尊心是我慢,自私心就是我爱。自私心强的人我爱心很强,自尊心强的人是我慢心大。先把这两个烦恼降伏,我爱和我慢这两个属于烦恼。

      我执是业习,我见是无明,我们生活当中我慢和我爱时时都在呈现,任何时候因为我执而产生的我爱心和我慢心都是很强烈的。众生在生活当中因为我爱,就有我所爱。我所爱还是为了满足我爱心,一切我所爱都是围绕着我爱心来展开的,或者围绕着我慢心来展开的。


      >>>>阅读详情<<<<
  • 我慢心有什么样的特点?

      我慢心大的人就喜欢大家都捧着他、大家都欣赏他、大家都称赞他。“我所”是相对其他的众生,如亲戚朋友,如果其他的众生都不存在,名声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没有。

      众生很有意思,希望比别人好,或者希望领导别人,或者控制别人,“听我的”,强烈的控制欲……

      我慢心慢慢地熏习就会变成一种控制欲、权利欲。控制欲是我慢心衍生出来的一种产品,想控制别人,要听他的;权利欲,可以管别人,可以欺负别人,也是我慢心的一种衍生品。


      >>>>阅读详情<<<<
  • 圆寂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灭谛,是心进入一种状态。心生生灭灭,不会断灭,但又不是不变的,不是“我”。心非常非断,不是常恒不变的,也不是断灭的,我们的心是这样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寂静安乐叫寂灭。

             出家人走叫圆寂,圆满寂灭,修行圆满了、寂灭了。出家人走的时候,如果此生一直修、修得很好,到走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刻。一生都在修,到死的时候肯定是达到最好的状态。

      那个时候死也不是死了,你的心进入寂灭安乐的状态;那个时候你的心还可以无为而无所不为,达到寂灭就是无为,但是通过发愿可以幻化出化身来,没有什么苦。因为没有烦恼、没有业,当然没有苦,但是又可以来利益众生,幻化出无量无边的事物来,都是幻化的幻相。

      菩萨们开始有化身,百千万亿的化身,他可以化成各种事物,不光是人形,还可以到六道里化成各种身形,甚至化成花等各种事物来度化众生。随着菩萨修行境界的提升,慢慢地就能这样。他幻化的动机就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他才能幻化,因为他要度众生,如果他不度众生,他化来干嘛?没有变化的动力。


      >>>>阅读详情<<<<
  • 为什么初学者不能够直接读佛经?

      (一)佛经是佛的语录,是因人而说、因问而答的,不是系统的理论。

      这句话你们一定要记住,佛经就是佛的一些开示,佛滔滔不绝地讲,人家问什么,他就答什么,就像师父的开示也是一样,不是系统的理论。

      但是总的来说,从佛经里又可以整理出系统的理论来。佛自己不会去整理系统理论,他只是讲经说法,滔滔不绝地讲,是他的智慧流露出来的,从中可以整理出来系统的理论。就像师父的开示一样,你要是把师父所有的开示都录下来,也可以整理出一个体系来。 

      佛经是佛的语录,因人而说,因问而答,不是系统的理论。经中的一种说法只是佛法思想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一经一说很难掌握佛法的整体结构布局和总的精神实质,容易堕入有空、常断的某一边。

      现在学佛的人中大多数都是尊一经、执一说,因“小”失“大”,因“事”失“理”,或说空而否定业报因果,或重观修而轻善德,或褒显教贬密法等等,其根本原因是掌握知识的深度和数量有限,在客观上形成了可怜的偏见。

      很多人就是专门弘一个法,只看一些书。有些修心中心的人就是这样,很偏执有些,但不是都这样。

      不仅佛法如此,就连人世间的任何一种偏见都和时空环境、知识见解的局限性有关。龙树所说的“破除一切见”,就是要破除所有这类偏见,才能获得无见的正见。

       

      (二)佛经中的说法有了义、不了义的分别;

      了义的含义是:1.字面含义和所说的事情一致的说法; 2.说的是普遍规律和绝对真理。

            不了义的含义是:1.字面上所说和实际所指不一致、隐含别义、指东说西的说法;2.权宜之说,变通之说,所指是相对真理。

      密法还有“四法”“六印”的严格保密措施。

      研究、学习佛法的人若不懂这种经典的特殊表述方法,像一般书籍那样理解它的文辞含义,没有一个不碰壁的。“依经解义,三世佛冤”,就是这样的。

      由于上述两种原因,初学之人直接读经,不会获得较全面系统的知识。

      学习佛法要系统地从基础知识开始,佛教是高度理性化的宗教,佛法是真理,我们一定不要带着任何的感情色彩、迷信色彩,而要用非常纯正的、真诚的、科学的精神来学习佛法,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证悟。我们的正信一定是建立在正智的基础上的。没有正智,那你的正信不是什么正信,都是迷信。

      还有些人认为解释佛经的疏论都不可信,不能作为学习佛法的依据——“真要做学问,须直接从原典入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借助经论,佛经中的了义、不了义如何分辨?你怎么分辨呢?为什么要有论呢?

      经、律、论,论就是祖师大德们把佛陀的开示做了系统的整理、编辑,然后从基础开始让你去学习的。很多的经确实是没有很系统的,佛经是未经系统地概括整理、因人因问而开示解答问题的原始记录。

            有些人有时候看师父的开示也会看偏,师父的开示今天这么讲,明天又那么讲,开始看得挺清楚、挺好,再看一段时间就糊涂了,再看一段时间又清楚了一点,再看一段时间又糊涂了……你看师父的开示的感觉是不是这样?**师就是这样的感觉。因为那都是因人、因问而开示的,师父回答一个问题,有些时候就回答一点,没有全面地去回答,就点一下;有些时候就说一面,有些时候就说两面,有些时候说三面、四面、五面、六面……高兴说哪面说哪面,你看到哪面就说哪面,没有办法都说全,怎么说得全呢?也说不全,说全了得说多少年?一个问题就要说好多年,所以说没有办法。

      佛陀也是这样,每一部经典都是佛在某一个时期、针对某一些弟子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所开的“药方”。佛因人说法、因事说法,一种法不一定能解决另一种人的思想问题。法法不同,法无定法。所以自己学一本佛经的人一定会偏执的。

      佛转法轮大概分三个时期,每一门法只是佛法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论、律三藏和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四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像一部有许多零部件的机器一样,按照设计图,有条不紊地组装在一起,才能发挥机器的有效作用。佛法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以及每一个部分的不同作用,和它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是了义还是不了义、是真谛还是假谛、是隐含义还是显现义、是不变原则还是变通方便之法、是针对教内说的还是针对教外之众说的、此法的主要对象是小机钝根众还是大机利根菩萨、明说什么暗指什么等等问题,非一般人的能力所能掌握。你怎么学?你什么根基呢

      这段话真的值得大家想想。佛法是非常深刻的学问,里面包含的知识门类又很广,若无经论解说传承,像读一般的书籍那样靠查辞典、瞎子摸象式地瞎闯,不会有什么结果。

      开发智慧的途径是闻、思、修,多闻、多学、善思、明辨,加以反复的观想修持,是深细广敏智慧增长的必要条件。三世贡唐大师曾说:“乱看书会导致心志散乱。”

      这里书就是指佛经,你别以为你看了佛经就会聪明,乱看佛经导致心志散乱。

      学佛的人在学习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步步地学,不能好高骛远。这是师父反复强调的,你们以后都要记住。

      第二是要从理论基础学起。你连《三界略讲》都不懂,连三界是怎么回事都没开始了解,就说要解脱生死,怎么了脱生死?了哪里的生死?你以为超出人道就解脱生死了?假设你跑到色界天去了,那不是解脱生死,只是逃出人道了。所以要从基础理论学起,不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直接学习原始经典,不但要走弯路,还可能走上望文生义、分不清“二谛”“二义”的错误道路。

      第三是要学用结合,重在“用”字。佛法义理正确理解不容易,但结合本人的思惟、行为更难,就是说,要知行结合更难,要付诸行动、体现在行动中更难,行动更重要,正确地领会经义、反复思考经义比敲木鱼诵经更重要。只有实修才可以理解佛法,只有通过修才能坚定信念。


      >>>>阅读详情<<<<
  • 什么是众生?

      其实众生是不存在的,烦恼是存在的,恶劣的秉性是有显现的,无明形成了这样的业习——恶劣的秉性。恶劣的秉性是无始劫以来慢慢地形成的,所以我们就不需要去生烦恼,因为其实没有众生,那生什么烦恼呢?

      所谓的众生是什么?就是无明和贪爱的衍化,没有什么真正的众生。那你对无明怎么会生嗔恨心呢?对贪爱更不用生嗔恨心,贪爱就是一种业习,你恨它干什么你知道它是需要对治的,不是拿来嗔恨的。


      >>>>阅读详情<<<<
  • 《金刚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阅读详情<<<<
  • 打坐观修或者念诵劝发菩提心文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八相心愿差别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巅。如是发心,名之为真。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

      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知此八种差别,则知审察;知审察,则知去取;知去取,则可发心。

      云何审察?谓我所发心,于此八中,为邪?为正?为真?为伪?为大?为小?为偏?为圆?

      云何去取?所谓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如此发心,方得名为真正发菩提心也。

      十种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

      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

      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

      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

      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

      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山难喻。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骨碎身,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

      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忝号沙门。甘旨不供,祭祀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两途既失,重罪难逃!如是思惟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俱蒙拔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是为发菩提心第二因缘也。

      云何念师长恩?父母虽能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

      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今我等粗知礼义,略解佛法,袈裟被体,戒品沾身,此之重恩,从师长得。

      若求小果,仅能自利;今为大乘,普愿利人,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俱蒙利益。是为发菩提心第三因缘也。

      云何念施主恩?谓我等今者,日用所资,并非己有;三时粥饭,四季衣裳,疾病所须,身口所费,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

      彼则竭力躬耕,尚难糊口;我则安坐受食,犹不称心。彼则纺织不已,犹自艰难;我则安服有余,宁知爱惜?彼则荜门蓬户,扰攘终身;我则广宇闲庭,优悠卒岁!以彼劳而供我逸,于心安乎?将他利而润己身,于理顺乎?

      自非悲智双运,福慧二严,檀信沾恩,众生受赐,则粒米寸丝,酬偿有分,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四因缘也。

      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今之披毛戴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之蠕动蜎飞,安知不曾为我父乎?

      每见幼离父母,长而容貌都忘,何况宿世亲缘,今则张王难记。彼其号呼于地狱之下,宛转于饿鬼之中,苦痛谁知?饥虚安诉?我虽不见不闻,彼必求拯求济。非经不能陈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见人,何足以知此?

      是故菩萨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思利益,念报其恩。是为发菩提心第五因缘也。

      云何念生死苦?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沉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狱、畜生、饿鬼。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而又入。

      登刀山也,则举体无完肤;攀剑树也,则方寸皆割裂。热铁不除饥,吞之则肝肠尽烂烊铜难疗渴,饮之则骨肉都糜。利锯解之,则断而复续;巧风吹之,则死已还生。猛火城中,忍听叫嗥之惨;煎熬盘里,但闻苦痛之声。冰冻始凝,则状似青莲蕊结;血肉既裂,则身如红藕华开。一夜死生,地下每经万遍;一朝苦痛,人间已过百年。频烦狱卒疲劳,谁信阎翁教诫?受时知苦,虽悔恨以何追脱已还忘,其作业也如故。

      鞭驴出血,谁知吾母之悲?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王尚尔;啖其亲而未识,凡类皆然。

      当年恩爱,今作冤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

      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过;脓血道里,一时倒下可怜!少也何知,东西莫辨;长而有识,贪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风火交煎,神识于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

      心无常主,类商贾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

      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

      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途恶报,还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在此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

      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

      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之,岂不可耻?

      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

      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

      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

      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

      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

      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

      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于涅槃,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

      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举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

      我为佛子,不能报恩。内无益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天虽高不能覆我,地虽厚不能载我。极重罪人,非我而谁?

      由是痛不可忍,计无所出,顿忘鄙陋,忽发大心,虽不能挽回末运于此时,决当图护持正法于来世。是故偕诸善友,同到道场,述为忏摩,建兹法会;发四十八之大愿,愿愿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从于今日,尽未来际,毕此一形,誓归安养,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僧海澄清于此界,人民被化于东方。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则区区真实苦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

      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则趋向有门,开发有地。相与得此人身,居于华夏,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障。

      况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场,又闻佛法,又瞻舍利,又修忏法,又值善友,又具胜缘,不于今日发此大心,更待何日?

      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此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

      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

      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岂可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置之勿用?

      又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况乎以净土为舟航,则何愁退转?又得无生为忍力,则何虑艰难?

      当知地狱罪人,尚发菩提于往劫;岂可人伦佛子,不立大愿于今生?

      无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觉悟,将来犹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怜;苟知而不行,尤为痛惜!

      若惧地狱之苦,则精进自生;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不起。又须以佛法为鞭策,善友为提携,造次弗离,终身依赖,则无退失之虞矣!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

      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始也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


      >>>>阅读详情<<<<
  • 读诵普贤行愿品偈颂

      尽其所有十方世界中  所住三世一切人狮子

      吾以最极清净身语意  恭敬遍礼一切尽无余

      仰仗普贤行愿威神力  化身普现一切如来前

      以此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恭敬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显现尘数佛  各各处于菩萨众会中

      如是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众会皆充满

      吾等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赞叹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时劫中  颂扬诸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微妙鲜华鬘  悦耳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种种庄严具  至诚供养十方诸如来

      以此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灯明与烛光

      一一物品皆如妙高聚  至诚供养十方诸如来

      此等供养无上极广大  深心信解一切胜者尊

      悉以净信普贤行愿力  至诚供养一切诸如来

      因以贪欲嗔恚愚痴力  身语意业如是广集积

      吾所造作罪业尽无余  彼等一切各各作忏悔

      十方一切诸佛佛子等  与诸缘觉有学及无学

      乃至一切众生诸福德  吾于彼等至心作随喜

      所有十方世间灯明尊  无贪渐次成就佛菩提

      吾于此等一切怙主前  祈请恒转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现般涅槃  为诸众生利益安乐故

      尽于刹尘劫中恒安住  吾今至诚合掌作祈请

      恭敬顶礼供养忏悔力  随喜善根劝请住世等

      随吾所造少许善法业  尽皆无余回向大菩提

      供养过去一切佛陀等  以及住于十方世界尊

      未成佛者意乐速圆满  菩提道中逐次大觉成

      尽其所有十方一切刹  彼等悉皆广大极严净

      菩提树下所住胜者尊  悉皆周匝围以佛子众

      尽于十方一切诸有情  愿其常得安乐无病痛

      众生悉与法义极相顺  愿此一切善念悉能成

      吾今奉行一切菩提行  愿于一切趣中成宿命

      一切生世寿尽所受生  愿吾常得具有出家身

      吾常跟随一切胜者学  圆满受持一切普贤行

      受持一切戒律极清净  愿能常得无过无坏损

      一切天龙夜叉鸠槃荼  乃至人与非人诸声音

      随顺所有一切众生语  吾以一切音声为说法

      于诸波罗密多极精进  一切时中不忘菩提心

      一切转成障垢罪业众  愿其悉皆无余得清净

      超诸业及烦恼魔业等  乃至于彼世间诸趣中

      犹如善妙莲花不着水  亦如明净日月不住空

      尽其所有刹土方所中  一切恶趣痛苦令永尽

      于安乐处安置诸众生  愿能利益一切有情众

      圆满奉行一切菩提行  恒顺一切有情众生行

      吾为广大显示普贤行  尽未来劫所行恒无尽

      一切与吾所行等同者  愿与彼等恒常能相伴

      一切身口意业皆同等  修学同一胜愿与法行

      一切施吾利益善友众  极能演示广大普贤行

      愿于彼等恒常能亲近  亦愿永不生起厌倦心

      佛子围绕一切怙主尊  愿吾常能见于现量境

      尽于未来劫中无疲厌  能于彼等皆兴广大供

      愿能住持诸佛微妙法  堪能光显一切菩提行

      能于普贤行中得究竟  尽于未来劫中悉奉行

      吾于一切有及轮回中  所修福德智慧恒无尽

      方便智慧禅定与解脱  及功德等无尽宝藏同

      于一尘中具有尘数刹  一一刹中住有难思佛

      各个住于佛子众会中  吾见恒演菩提妙法行

      如是尽于一切方所中  一一毛端三世所及境

      一切佛海以及刹土海  尽于劫海能入复能行

      诸佛妙韵支分极清净  一语具众支分大海音

      随诸众生心中意乐声  常能深入诸佛妙法音

      三世一切善逝胜者尊  示现极其广大转法轮

      彼等妙语音声恒无尽  藉吾心智趣入愿堪能

      尽于未来一切劫波中  愿吾刹那刹那亦能入

      总之尽于三世一切劫  刹那少分趣入愿堪能

      三世所现一切人狮子  吾于刹那之间悉能见

      恒于一切殊妙所行境  入以如幻解脱威神力

      一切三世清净庄严刹  于一微尘现量悉成就

      如是尽于一切方所中  一切庄严佛刹吾能入

      所有未来一切世间灯  渐次成就佛果转法轮

      究竟涅槃示现寂静边  一切怙主足前吾亲近

      仰仗一切速疾神通力  及诸普门深入大乘力

      乃至修行一切功德力  周遍一切广大慈悯力

      广积一切善根福德力  成就了无贪恋智慧力

      般若智慧方便禅定力  能令真实成就菩提力

      圆满清净一切诸业力  堪能摧毁一切烦恼力

      极能降伏一切诸魔力  究竟圆满普贤诸行力

      普能严净一切诸刹海  解脱一切有情众生海

      极善分别能见诸法海  能令最极圆满智慧海

      能令清净一切诸行海  能令圆满一切诸愿海

      能令供养一切诸佛海  毫无厌倦修集经劫海

      随彼三世一切胜者尊  诸种菩提法行誓愿等

      以普贤行成就大觉已  此等吾亦无余得圆成

      一切诸佛子中最长者  圣者名称号为普贤尊

      为令所行与彼智者同  吾今回向此等诸善根

      愿吾身语意亦极清净  一切所行刹土亦复然

      智者普贤如何作回向  愿吾悉皆与之能同等

      吾为遍修善妙普贤行  生起文殊室利诸大愿

      未来一切劫中无疲倦  一切事业无余悉圆满

      愿吾一切所行无限量  亦愿一切功德无穷极

      愿能安住无量妙行中  复能具足一切神通力

      乃至虚空边际有几许  无量有情边际与彼等

      如是业及烦恼边际中  吾之誓愿边际亦如是

      将诸十方无量佛刹土  珍宝庄严供养诸如来

      一切天及人中妙安乐  亦尽刹尘劫数作供奉

      若人于此愿王得听闻  于妙菩提发生胜解心

      乃至一经于耳能生信  此人是为福中之最胜

      若人生起普贤行愿王  以此能除一切恶趣生

      当知此即舍弃恶友朋  藉此彼能速见无量光

      成已复得活于安养中  尽此人生众妙善来临

      随尊普贤菩萨何拟似  吾亦不待久远能速证

      若人往昔以无智慧心  积造五无间等罪业众

      倘若彼能诵此普贤行  一切罪业无遗速清净

      一切智慧容色及美名  种姓相好一切悉具足

      诸多魔及外道不能侵  堪为三种世间所应供

      彼当速诣菩提大树王  为利一切有情住彼处

      大转大觉菩提妙法轮  调伏一切魔军部类众

      若人于此普贤行愿王  佩戴讲说或作读诵等

      所得异熟唯佛能证知  愿于殊妙菩提无疑心

      文殊勇士无尽智慧力  如是普贤慧行亦复然

      吾愿随彼一切常修学  将此一切善根悉回向

      三世所现一切诸如来  最胜称叹如是诸大愿

      吾今所集一切净善根  回向愿得普贤殊胜行

      若吾至于命终临死时  愿能尽除一切诸障碍

      现量面见佛陀无量光  于彼极乐世界速往生

      得往生已于此行愿王  愿皆无余现量能成办

      此诸无余吾悉圆成已  尽其世间而作有情利

      于彼妙喜胜者坛城中  极其美艳胜妙莲花生

      愿吾现见佛陀无量光  亦愿现前授吾菩提记

      如是吾得菩提授记竟  示现诸多百亿幻化身

      仗心智力普现十方中  广作饶益利济诸有情

      吾今生起普贤行愿王  若能修集少许诸善根

      愿诸众生所发诸善愿  一刹那间悉皆如是成

      以此普贤行愿回向力  所得几许无边胜福力

      愿诸沉溺苦海有情众  速往无量光佛刹土中

      此等愿王一切胜中尊  能利无边一切诸有情

      成办普贤菩萨庄严事  摧毁一切恶趣令空尽

      诸佛现证三身加持力  法性不变谛实加持力

      僧众不散真实加持力  愿诸回向发愿悉成办


      >>>>阅读详情<<<<
  •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ga dei  ga dei,   bala ga dei, bala seng ga dei, puti    Swa ha


      >>>>阅读详情<<<<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赞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及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此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砂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子,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泥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茶、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服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阅读详情<<<<
  • 打坐观修慈心,慈心的力量

      愿吾充满慈悲喜舍的心念,愿吾和善,愿吾放松,愿吾喜悦与平静,愿吾健康,愿吾的心变柔软,愿吾的话语让人欢喜,愿吾的行为亲切。

      愿一切吾见到、听到、嗅到、尝到与触到的事物帮助吾发展慈悲喜舍,愿这些经验都能帮助吾开发布施与和善之心们帮助吾放松,愿们激发出友善的行为,愿这些经验成为平静与快乐的源头们帮助我解脱恐惧、紧张、焦虑、担忧与不安。

      无论到世界任何地方,愿以快乐、平静与友善之心待人,愿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庇护,免于受到贪心、愤怒、厌恶、仇恨、嫉妒与恐惧的压迫。

      当我们开发出自己的慈心时,我们就能推知别人也有这种亲切和善的本质。

      让慈爱的力量渗透到你的身心,在它温暖和光明中放松自己,把这个感觉延伸到你所爱的人,以及不熟或不认识的人,乃至你的敌人身上

      让我们每个人都想象自己的心没有贪欲、嗔恨、厌恶、嫉妒与恐惧让慈爱的心念拥抱我们包围我们,让我们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每一个原子以及整个身心的每一个元素都充满慈爱,让我们放松自己的身体,让我们放松自己的心,让我们的身心都充满慈爱,让慈爱、祥和与平静遍布我们的生命。

      愿十方的一切众生都有善心,愿他们快乐,愿他们都有好运,愿他们都仁慈,愿他们都有善良与体贴的朋友

      愿十方一切众生都充满慈爱的感觉,愿他们丰足、欣喜无限,愿他们都没有敌人,远离苦恼与焦虑 ,愿他们快乐地生活。

      对每一个众生都希望他们快乐、丰足、欣喜,没有嫉妒,没有恐惧

      当看到自己的贪欲、嗔恚、厌恶所带来的痛苦,我们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愿我们的敌人幸福,愿我们的敌人安乐、平安,愿他们真正地离苦得乐。愿所有过去伤害过我的人都没有贪欲、嗔恚、厌恶、憎恨、嫉妒与恐惧,让慈爱的心念拥抱他们。让你的慈爱影响到他,让怨敌也有慈爱心,让你的怨敌也能够转变怨恨、转变烦恼,然后也变得慈爱心包围他人,让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每一个原子乃至整个身心元素都充满慈爱,愿他们放松身体,愿他们放松他们的心,愿他们身心充满慈爱,让慈爱、祥和与平静遍布他们的生命。

      要有这样的心,愿所有的生命都跟我们一样来走向解脱。

      慈悲的愿望

      愿一切被合法或非法囚禁的人世上所有被警察监管的人都能得到平安与快乐愿他们脱离贪欲、嗔恚、仇恨、嫉妒与恐惧,让他们的身心都充满慈爱,让慈爱、祥和与平静浸透他们的整个身体与心灵。

      愿一切在医院被各种疾病折磨的人都能得到平安与快乐愿他们都能远离痛楚、苦恼、沮丧、失望、焦虑与恐惧,让慈念拥抱他们、包围他们,让他们的身心都充满慈爱。

      愿一切遭遇产痛的母亲都能得到平安与快乐让每一滴血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原子身心的每一个元素都注入慈爱而获得充实。

      愿一切独立照顾子女的单亲父母都能得到平安与快乐,愿他们拥有耐心、勇气、了解与决心,以面对并克服生命中无法避免的困难、问题与失败愿他们都幸福、快乐与平安。

      愿一切被成人以各种方式虐待的小孩都能得到平安与快乐,愿他们都充满慈悲喜舍之心,愿他们都和善愿他们都放松,愿他们的心都变柔软,愿他们的言语悦耳,愿他们远离恐惧、紧张、焦虑、忧心与不安。

      愿一切统治者都温和、善良、慷慨与慈悲,愿他们了解被压迫者、社会地位低下者、受差别待遇者与贫困者的处境,愿他们的心都能融入不幸人民的痛苦中,让慈心拥抱他们、包围他们。让每一滴血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原子身心的每一个元素都注入慈念而获得充实,让慈心、祥和与平静浸透他们的整个生命。

      愿受压迫者、社会地位低下者、受差别待遇者以及贫困者都能得到平安与快乐,愿他们都能远离痛楚、苦恼、沮丧、失望、焦虑与恐惧。

      愿十方世界所有人都能幸福、快乐与平安,愿他们拥有耐心、勇气、了解与决心,以面对并克服生命中无法避免的困难、问题与失败,愿慈心拥抱他们、包围他们,愿他们的身心都充满慈爱。

      愿世上形形色色的一切众生,无论是两足四足多足或无足,胎生或卵生,此世或来世,都拥有快乐的心。

      愿各处都没有欺骗议疑,愿没有人想伤害你。

      对一切众生开发出无量慈心,没有憎恨与愤怒,无所挂碍。

      愿一切众生都能解脱痛苦,达到究竟涅槃。


      >>>>阅读详情<<<<
  • 打坐观修慈悲正能量,打坐观修慈悲心

      第一段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我们不仅是肉体的存在,我们也是充满智慧与慈悲的灵性存在。在我们体内潜藏着无限的力量、无限的慈悲和无限的智慧。

      佛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让我们秉持真心,谦卑地向万事万物学习,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愿意更柔软、更宽容、更友善地对待一切众生。

      佛陀说,因果不虚,业报不爽,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我们知道,生活中所有的困扰、障碍都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所造成的我们愿意勇敢面对,并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纠葛,不再逃避。

      每当内心起伏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中觉察到我们的盲点和问题所在。每当我们感觉内心不平静的时候,就是我们向内看的机会。这一路上,我们根本不担心,因为我们愿意改变,我们内在的智慧会引导我们如何反省。我们感觉很有力量,很有勇气。我们不会迷失,从不孤单,因为慈悲与光明一直引导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

      所以,每当别人对我们不友善的时候,我们不直接去批评或指责,我们知道,当他们在攻击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他们是需要帮助的他们是在求救,他们正在呼唤慈悲。这个时候,我们愿意更加敞开,不再封闭我们的心。当我们的心越开放,我们就越能够理解:对方任何不理性的行为都是在呼唤慈悲。有理解就有慈悲,我们愿意学习用慈悲来回应一切。

       

      第二段

      我们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经受的所有苦难、挫折,都有它特别的理由。当别人指责我们的时候,我们会谦虚地反观自己。当我们被别人诬蔑、曲解、攻击、毁谤的时候,我们不怪罪别人。我们感受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加持。我们愿意因为我们的受苦而能理解别人的苦,或降低别人的痛苦。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尽量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影响我们善待他人的能力。我们越是深入地感受自己,就越能够感受到别人的心。我们越敞开自己,就越能帮助别人敞开。

      我们看到,其实他们也是慈悲的化身。他们在牺牲奉献,扮演这个不受欢迎的角色,来成就我们生命中的功课,感谢他们!我们从逆境和顺境中学习安忍与慈悲。我们善待万物万事,在所有的关系中保持良好的互动。

      我们与慈悲合而为一,慈悲与智慧充满着我们的心。我们明白:力量就在我们的体内,根本不需要向外追求。因为慈悲,天下没有永远的仇恨,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化解不了的对立。我们和一切人、事、物都保持着和谐、友好的关系。

      当我们心中充满慈悲的时候,我们感受到内心的和谐与宁静我们看到每个人善良美好的本质,我们看到每个人的内在纯净的光明和佛性的光辉我们看到有敌意的人对我们变得友善。

      当我们真心祝福的时候,我们看到满怀愤怒的人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得到释放,变得祥和宁静、柔软慈悲。我们坚信我们的真心将化解所有的攻击报复我们坚信我们的慈悲终将淹没所有的愤怒、敌意我们坚信我们内在的光明必能照亮一切的黑暗化解所有的纷扰。

       

      第三段

      我们善待一切人我们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我们不再把恐惧、愤怒投射到别人身上我们能够理解、原谅并放下别人曾经对我们的伤害。

      我们看清楚我们的现状是我们过去的思想模式所造成的我们愿意承担,我们愿意负责,我们愿意改变!

      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发自真心与善意,我们绝不说出恶意伤人的话我们不再陷入愤怒、悲伤与哀怨我们彻底地宽恕、彻底地感谢、彻底地放下。

      我们的身心越来越平衡越来越和谐而完整现在,我们已经完完全全松开我们的绳索,我们也松开了加在别人身上的束缚。我们的心灵得到了越来越大的自由,我们内在的无限慈悲与智慧逐渐萌芽!萌芽!我们内在有一股全新的力量正潜滋暗长,必将生龙活虎地涌现!

      一切必将和谐圆满!


      >>>>阅读详情<<<<
  • 打坐观修供养

      为了受持珍贵的愿行菩提心,现在我要真诚地供养诸佛如来无垢的胜妙法宝大乘的灭道二谛以及功德广大似海的观音文殊等等菩萨所有芳香的鲜花美味的珍果种种上好的药材一切世间的珍奇宝物,所有令人欢喜的纯清净水蕴藏珍奇宝物的山峰远离尘嚣宁静舒适的园林点缀着奇丽花朵的珍妙宝树以及被累累果实压垂了枝干的果树,还有诸天界及人间最芳香的香气燃香、如意树、宝树,以及不必耕耘而自然长成的庄稼,以及其他值得用来供养的饰物,点缀着种种莲花的大小湖泊,湖中有吟唱非常悦耳的美天鹅,总之,在浩瀚的虚空界中一切没有主人的美好事物。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贪爱的东西,因我们把它要布施出去,要舍掉,任何时候都不能贪恋。有贪心就有执著,有执著自性的妙用就被障住了,妙用被障碍了以后我们的智慧就越来越弱。

      用意识观想缘起,然后恭敬地献给牟尼人天之尊和佛子,祈请诸位慈悲的最胜福田悯念我,并接受这份真诚的献礼!因为我宿世未曾修集福德,非常贫穷,没有丝毫可供养三宝的财物。一心利他的慈悲护主啊,为了利益我,就请你接纳这源自大自然的献礼。我愿意将我全部的身心永远奉献给大悲的诸佛和佛子,祈请诸位尊圣大士完全接纳我,我愿恭敬做你们的仆从,并依教奉行。既然已经获得了世尊的接纳和护念,我将在轮回中毫无畏惧地利乐有情,而且身心清净,完全超脱一切宿罪,今后再也不造可怖的恶业,身心轻安。

      这个身体(肉体)给我们带来无量无边的痛苦,因为为了身体,我们要造很多很多的恶业。因为为了自己的身体,我们要去杀害其他生命的身体;为了自己心灵的愉悦,很有可能经常会去伤害别人,众生就是这样自私。所以说这个身心是我们痛苦的根源,要学会布施掉,那我们的心才能回归本性,得到大自在。不回归本性,心在业的驱使下造作,不停地造业受报,这样心要它有什么用?这都是妄心。妄心是可以定的,就像波浪一样,业风不吹,波浪自然息下来。

      想一想,在一间气味芳盛的澡堂里,其中铺饰有晶莹闪亮的水晶地板,耸立着赏心悦目的香宝饰柱,高耸着闪烁耀眼的珍珠华盖,甚至有许多美好的宝瓶,斟满令人喜悦的香水,洋溢着种种优雅的歌乐,然后请诸如来和佛子到这里沐浴,浴毕,即用妙香熏制成极其干净世间无比的湿巾擦拭他们的身体然后就向他们献上最香最好和颜色最庄严的衣服,同时也用种种质地细柔的衣服,集合各种最美妙的装饰,庄严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以及观自在菩萨等等圣众。


      >>>>阅读详情<<<<
  • 打坐前祈请文

      请大家在心中祈愿:

      愿我生起觉知与平等心,打破“我执”的无明、以至觉悟。

      愿我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身心上正在发生的一切问题。

      愿所有的修行人都能生起觉知与平等心,在禅修时保持正念、 保持客观愿他们都能破除无明、降伏贪嗔痴的烦恼。

      愿所有的众生都能打破 “我执”的枷锁,用“ 无我”的智慧宝剑斩断贪嗔痴疑慢、 断除烦恼之根。

      愿天下一切的众生都能真正觉悟。

      愿一切众生圆满成佛。(这同时也是一个究竟的回向!)


      >>>>阅读详情<<<<
  • 怎么在座下修相对菩提心?

      我们执著于令自己喜悦的事物及所爱之人,例如父母和亲戚面对令我们不舒服的情况,例如看到敌人或不喜欢的人,心中会生起嗔恨当我们看到的人既不是好友,也不是敌人时,就没有感觉。

      我们执著于舒适的状态面对不悦的状态总是生起嗔恨对于无所谓的状态心中生起无明。中了贪、嗔、痴三毒我们应当祈请:“愿我能够承担所有众生因三毒而产生的障碍。愿所有众生能够生活在美德之中,每天实践善行,从贪、嗔、痴三毒中解脱出来。”如果我们常常如此思惟,将获得极大的利益。

      一切行中皆持诵:“愿彼诸恶行皆成己之苦愿己诸善德皆成彼之乐。”这是噶当派大师经常念诵的偈子,在禅修后,念诵这样的偈子是佷有好处的。此外,如果能够在殊胜的法像前祈请,例如在拉萨的释迦牟尼佛像前,或在上师面前念诵,利益更大,此举一定能让菩提心在心中增长,因此我们应投入大量时间和心力来修持。

      训练从自心起 我们应该如此想:“愿未来所将承受之折磨,诸如地狱道之寒与热、饿鬼道之饥与渴,现皆入己身;愿彼众生堕入地狱道的一切业障,现皆入我心;己愿代彼之痛苦,己愿代彼入地狱,亦即法教中众生贪、嗔、痴之业报,悉皆成熟于己身。”慈氏瑜伽曾因一只狗被石头砸到,而跟那只狗一样在相同的位置瘀血。我们要持续修持,直到有着像慈氏瑜伽一样的征兆。

      菩提心即觉醒心,是一切经教部和密咒乘修行的核心,是一个很容易修持的法门。如果你有菩提心,一切就圆满;没有它,任何事都无法圆满。此刻,我们正从不同上师处领受许多修心的法教。请把这些法教谨记在心当这些法教被翻译出来之后,希望各位能够理解记忆因为这确实就是佛法。

      在生活当中,我们执著于自己所爱的事物和人,嗔恨怨敌初学者当然是这样的,那久学者就不应该是这样的了。

       


      >>>>阅读详情<<<<
  • 打坐观修自他相换发菩提心

      相对菩提心的修持,先是用禅修的办法修习,然后才讨论日常生活当中怎么样来运用。修习自他相换,这是修习相对菩提心的一个最重要的修行法门。

      “任何希望快速成为自己与他人之依怙,应当从事此殊胜之秘密:设身处地为他人,并将一切施予彼”这句话很重要,任何时候都是设身处地为他人,并将一切施予彼。我们都非常重视我自己,接着把范围扩大到我的身体我的心乃至我的亲人朋友,而忽略了他人或许我们真的对乞丐很慷慨分送食物,但事实上,我们对他们的关心不如对自己的关心。

      我们确实应该关心他人而且正因为我们现在能够忽略他人,我们也应该能够忽略自己,此即菩提心开始生起的方式,这是菩萨极秘密的窍诀。如果有智慧,对胜义菩提心有一些胜解信,那么修自他相换就容易,自他是平等的嘛。

      一切众生因为无明,然后有了生命。如果知道我不存在五蕴非我,那么对自我就没有那么爱了。觉性(佛性)并不是一个人一个,它是法界一体的,所以回归法界以后就没有我了。从我们的本性来说,对一切众生都是一样的,本性不会去分“这是我,这是他”我们因为无明、妄念,生起一个我执来,执著有我我执让我们轮回。所以如果把我执去掉,自他相换就容易了。我们的本性本来就对一切众生平等。

      我们现在回到相对菩提心来说,就是先修自他平等,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来修习菩提心将成为我们未来证悟的正因。因为修平等心、自他相换的心,慢慢地,心的分别少了、自私少了,我执容易破,慢慢就能够证悟空性。

      众生痛苦,我们用自己的能力尽力地去帮助他们解除。从因果上说,众生的痛苦是因为他们恶业的果报,我们用智慧来引导他忏悔,付出我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为他们服务引导他们。我们观想自己像服务员一样地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忏悔,让他们解除痛苦。这就是说,我们要不知疲倦地去引导他们,这样观修更符合因果。

      我们给予他们乐,把财富分享给他们,用我们的慈悲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能够清凉,这是可以做得到的,这样观修符合因果正见。然后从空性上来讲,你从来没有觉得财富和安乐是属于你的,无我了以后,这所有的安乐和财富只不过是因果的一个缘起在蕴上的现行那么,你不会以这个五蕴为我、那个五蕴为他,这样的话就不会太执著我这是从智慧上来观修,这种观修因果更有力量得多。

      如果你一点空性智慧都没有,我执还很重,那只能从因果正见上来做观修。就是说我们想象用自己的福德资粮、福报,还有自己的精力自己的体力、心力、智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众生解除痛苦,这就是一种自他交换。

      把我们的财富布施给他们,把自己的体力和脑力用来为众生服务,让他们忏悔,让他们解除痛苦,这样观修更符合因果正见,在生活中也容易落实。生活中直接把乐给他,你给不了,给不过去,他接不到。

      因果上说,可以通过布施带给众生安乐。布施的东西不光是财富,还有我们的体力和脑力都是可以的。我们为众生去服务,那么众生在我们的帮助下学习智慧认识真理,然后能够通过忏悔、通过相信因果来改变自己这是可以做得到的。我们把自己的好东西、自己贪爱的东西都布施掉——我们爱惜着自己的体力、脑力。

      我们完全为众生服务,不求回报,只要他能够觉醒能够生起正见能够忏悔,那我们就满意了,这就是我们唯一的愿望。对待他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因为这是我们自己想要的,那我们把对方观想成自己来对待,这菩提心就好修了。

      对待众生,我们帮助他解除痛苦,并不是满足他现在的坏苦。满足他现在的坏苦不一定就解除了他的痛苦。众生的苦包括坏苦、苦苦、行苦,这都是我们要帮助解除的对象,并不是只解除他的苦苦。很多人还是分不清三苦这个概念,以为只要众生的苦苦解除了就可以了,其实不是,更进一步来帮助他解除坏苦、行苦,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痛苦并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苦苦,坏苦和行苦都是苦,都需要我们用智慧来引导众生解除。 如果只是解除苦苦没有用,那只是一时,治标不能治本。因为先有行苦,加强后变成苦苦,苦苦的缓解就是坏苦。光治他眼前的苦苦,没告诉他产生苦苦的原因,没有用智慧来引导他去除坏苦和行苦的话,没有真正地帮助到他事实上,还有可能让他越陷越深。菩萨引导众生有智慧,真实的菩提心。


      >>>>阅读详情<<<<
  • 对恶人观修大悲心

      对待个人很坏为了保全自己不惜损害别人的生命这样的人,作为修行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对待这种极其恶劣的众生,我们在打坐的时候观修悲心,从内心深处生起大悲心来。

      我们看到众生正在造恶,和看到众生正在受苦是一样的,从因果上讲就是正在受苦。我们看到病人在受苦看到乞丐在受饿,跟看到贪心和嗔心的众生造业,其实应该是一样地悲悯。因为他起极大的贪心,造下堕乞丐和饿鬼的因。我们对偷抢的人憎恨、厌恶,但是对正在受饿的饿鬼或者乞丐就会生怜悯心,其实从正理上说,痛苦和痛苦的因应该都是悲悯的对象。

      这样去观想、观修、如理思惟的时候,嗔心马上就能息灭掉。我们要去实际地观修怎么样对这辈子最不喜欢的人生起悲心来。


      >>>>阅读详情<<<<
  • 打坐观修对冤亲债主修自他交换

      首先,将损恼自己的人或非人众生自己的敌人或冤家自己的冤亲债主观想在眼前修感同身受

      先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试着体会他们的心体会他们心中的怨恨,体会他们心中的痛苦,体会他们为什么会对我心怀怨恨。他们的怨恨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怨恨,是因为受到过伤害,就像我们,如果遭到他人的欺凌、打骂、虐待、杀害,遭到他人的出卖、玩弄、背叛,被他人夺走最最珍爱之物,我们也会心生怨恨,忿忿不平,在心中种下仇恨。

      现在,曾经被我伤害过的众生找到我,他们损恼我,让我身受疾病,让我诸事不顺,令我备遭违缘,都是因为我曾经深深地伤害了他们、伤透了他们、让他们备受煎熬。过去世中,我一定曾让他们经受了极大的伤痛,肉体上的,精神上的。我曾割截他们的身体,让他们流血不止,在痛苦中挣扎、无助地求救;我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残忍地剥夺过他们珍贵的生命;我曾经用各种方式、各种行为、各种言语,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恐惧、无助、悲伤乃至绝望,我是多么恐怖!如果将自己跟他们的位置换一换,如果我们是那个被人伤害、被人玩弄、被人掠夺、被人踩踏、被人欺辱,乃至被夺走生命的有情,我们的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滋味?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呢?我们能够不心生怨恨吗?(留时间观想)

      接着,我们再来体会一下他们。他们并不是只知道怨恨只知道向我们讨债的众生。他们也是活生生的生命,他们也能觉知苦乐,他们也能感受这个世界,他们也向往快乐、向往幸福,就像你我一样,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就像我们的亲友一样,他们也同样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

      可是现在他们的生命暗淡,没有了阳光、没有了生机、看不到光明他们的心被憎恨、怨气、仇恨所笼罩,被负面的情绪驱使,离快乐很远很远,离幸福很远很远。他们要时时忍受被怨恨噬咬心灵的痛苦,他们的生命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唯有看到我们的痛苦,他们才能感到些许的平衡。想一想,有谁会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有谁愿意活在怨恨中、活在黑暗里呢?有谁愿意在自己的心上放上一条毒蛇,时时啃食自己的心呢?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他们内心的挣扎、感受他们生命的煎熬。他们知道自己的境地吗?他们是否知道自己已经完全被怨恨所控制身不由己呢?他们是否陷于痛苦而不自知呢?或许,他们知道,但却求出无门,只能苦苦挣扎。用我们的心慢慢地去感受他们的心体会他们的痛苦,我们当真还要对他们心生厌恶吗?体会他们的痛苦,我们能不心生愧疚、自责吗?要知道,他们的痛苦是我一手造成的我们为什么那么残忍,那么自私、只考虑自己,却将他们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呢?他们也向往快乐,我们为什么要残忍地将他们的快乐毁灭呢?他们也珍惜生命,我们为什么活生生地将他们的生命剥夺呢?我们难道不该生起大悔恨心忏悔自己对他们的伤害吗?(留时间)

      随后忏悔怀着悔恨、自责的心,将恼害自己的人或非人、自己的冤亲债主观想在目前,并在心中作忏悔。

      然后,我们再将冤亲债主观为自己的母亲(知母)

      谁是我们的冤亲债主?众生无量劫来都做过我们的父母。我们所谓的“冤亲债主”也曾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在做我们母亲的时候,将一切最美好的都留给我们,将一切苦难自己扛起,宁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我们。母亲曾成就我的一切,给我肉体、给我生命,满足我的一切愿望,将一切奉献给我。现在损恼我们的怨敌,就是我们曾经的母亲。

      如是思惟之后,怀着对母亲的慈爱之心感激之情,将自己的冤亲债主观想在前,然后在心里如是默念:

      陷于苦中来寻求于我的众生,我前世的母亲,虽然你已不认得我,我也不认得你,虽然现在你的心中对我只剩下怨恨,但我知道,在漫漫无尽的轮回之中,你必定曾做过我的母亲,我必定曾享受过你无尽的慈爱、毫无保留的付出。你曾给予我生命,不止一次的生命,你曾养育我、保护我、疼爱我,甚至为我造下地狱的恶业。我所亏欠于你的,舍身千万次也无法偿还。

      现在你陷于痛苦中,来寻求于我,那正是我可以报答您的时候你曾给予我一切,对我献出了一切,那么现在我的一切都是你的,你希求什么,需要什么,就都拿走,只要能让你快乐我所拥有的都无有保留地给你——我的生命,我的血肉,我的头目手足,我的善根、福报一切的所有,一切有形或是无形的,我毫无保留地给你。在漫漫的轮回中,你承受了那么多那么多的痛苦,而我什么都未曾为你做过,什么帮助都没有给你。现在你好不容易找到了我,我一定要付出所有来做报答。你有何所求,就都来取,我心怀感激

      如是作真实的报恩之观想,愿意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于她,而无后悔,并心存感恩。

      复次,再在心中默念:

      但是,就算你将我的一切都取走,那对你又有什么究竟的益处呢?就算你能得到暂时的满足,但对你苦痛的境地又能有多少帮助呢?你依然承受着轮回的业报,依然还在受苦,依然不能享有真正的自在安乐。轮回的苦,你还要再品尝多久呢?现在你被嗔恨所驱使,对我的报复虽然可能使你感受到些许快意,但以此造作的恶业,却可能使你将来经受更大的苦楚。这样的怨恨,这些怨恨的苦果,何时才能终止呢?想到这些,你难道不想脱离吗?如何能得得乐呢?

      如今,我已皈依三宝,成为具信的佛子,蒙善知识、佛菩萨佛慈悲摄受,有幸能够听闻正法,如法修行。我知道了可以解脱烦恼消除罪业的方法。真心希望你知道,慈悲伟大的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

      佛陀在无量劫中行菩萨道,在无量劫中广修各种福德智慧的资粮,最终成就了佛道。佛陀的身相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陀的语业为我们宣说八万四千法门,为我们在无尽轮回中的众生指引了一条走向解脱的道路,他所指引的这条道路,可以令所有的众生通往最最究竟的安乐之地,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他的教导是真实可行的。佛陀的意业是正遍知,是无量的智慧,是无量的光明就像虚空一样无所不在。佛陀所证得的涅槃,充满着无限的寂静和喜悦,那才是你我真正究竟的归宿啊!

      我们无始劫以来,因为无明,因为不正见不信因果,因为不明生命的真相,不断地沉溺在欲望、嗔恨、无明的漩涡中,在轮回里流荡辗转,时而是亲人、时而成为冤家,造下了种种的恶业,感得种种的苦报。若我们能对佛陀、对他宣讲的教法生起信心,真实地皈依佛法僧三宝,真实地接受因果的正见放下心中的怨恨恼怒放下心中的成见、执著,生起善心生起信心,忏悔业障,勤修善根、智慧,那么我们必将一同趣向解脱,获得究竟安乐。

      所以我在这里请求你们,与我一起皈依三宝,学习佛法!唯有学习佛法,才能让你们真正地离苦得乐。请你们一定一定相信我所说的一切。

      现在,请你们一同与我在十方诸佛菩萨前诚心地皈依: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法、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三皈依)。


      >>>>阅读详情<<<<
  • 打坐观修舍无量心

      首先,把怨敌观想在自己的右侧,把父母亲友观想在自己的左侧,像往常一样对亲友生起贪心对仇人生起嗔心。回头省察一下:刚才我于怨生嗔,于亲生贪,而且不止是这一次,长久以来我一直都是如此,但是这样有没有道理呢.?我应该去观察一下。

      首先观察右边的怨敌:他们虽然现在是我的怨敌,曾经或者正在伤害着我,但是否过去、现在、未来的生生世世当中都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他们现在不择手段地加害于我,但在过去世,他们肯定做过我的父母。当其做我父母之时,也和现在的父母一样,心疼我,照顾我,给予我不可估量的帮助,保护我免遭无量的加害,甚至为了我,宁愿舍弃自己的一切,对我的恩德是那么深厚,给我带来那么多利益。

      再观察未来的下一世,当我们再次转世投胎改身易形时,他们也不会永远都是我的仇人。而且,在无有穷尽的来世当中,他们会再次做我父母。再次做我父母时,也会与现世父母完全一样,要为我克服诸多困难,给我带来极大利益,可为恩德魏巍。

      敌人、亲人和我,这三者在辗转生死的过程中,没有不互相当过父母亲朋的,只是由于无明而回忆不起来了。不管这些怨敌有多么狡猾、自私和残忍,只要他们能够回忆起我们互为母子的经历,心中的敌对和冷漠绝对会转化为满腔的慈爱,这是肯定的,这并不是精神上虚幻的寄托和安慰,事实就是这样的。

      什么叫做仇人什么叫做亲人我们在轮回中流转,你、我、他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光,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时是仇人,有时是亲人,恩怨都是不一定的。从修行的角度来讲,正是因为怨敌加害的外援,才使我痛苦,而看清轮回的真相,并使心堪能,生起出离心,继而才修习佛法。如果没有这样的外援出现,那我一生可能会浪费宝贵人身,继续轮回造业。

      再者说,百年布施不如一日守戒,百年守戒不如一日修忍,佛陀的所有相好,就是通过安忍而获得的。而修安忍的对境就是仇敌,如果我能够修习安忍,那怨敌就是饶益我的人,所以怨敌并不是敌人,而是来救度我们来的佛菩萨,是我真正应该感恩的人。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否认,这些仇人从无始以来的生世当中作为我的怨敌加害于我,现在也是作为怨敌加害于我,未来也将作为怨敌加害于我,由此可见,这些怨敌对我既有利也有害。

      接下来对所贪恋的父母亲朋也加以思惟:他们虽然现在是我的父母或者亲属,为我遣除各种违缘,给予各种恩惠,对我恩重如山,但他们是否生生世世都是这样呢?也不是。前世或者前世的前世,在无始以来的六道轮回当中,父母亲人也害过我,他们作为怨敌,曾经无数次地掠夺过我的财产,剥夺过我的生命,砍断过我的头颅肢体,这是必然的。再看看未来又如何呢?他们会不会在以后的生生世世中,永远做我的亲人呢?结果也是否定的。当我再投生到另一个身体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我的敌人,或者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当我被残酷迫害宰杀时,他们可能是帮凶,或者围观看戏;当我陷入困境时,他们可能落井下石,他们可能会令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绝非耸人听闻,如果在短期之内不能解脱长时漂泊轮回的话,这是确定无疑的。

      即使在今生,他们也成为我修行正法的违缘。从小到大,我所造的恶业很多都缘于父母,父母极力促成我的婚姻,这实际上是把我捆缚在轮回的绳索上,导致我根本无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如今,我信奉了如佛一般无二的大恩上师,想要精进修行妙法,守持戒律,可是父母却一再阻挠我出家修行,以种种亲情和可怜的痛哭来令我心软,回到他们身边,一起继续轮回,父母反而成了我解脱路上最大的障碍。

      所以,前世的敌人,因讨债变成今生的亲人;今生的亲人,因为讨债后世也会成为仇敌。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我的父母从无始轮回以来,曾经当过父母等亲人利益过我,现在也是作为亲人父母从衣食住所等方面来帮助我,将来也会变成亲人饶益于我。可见亲人对我既有利也有害

      轮回象是永无完结的剧,戏台上的演员一半扮演亲人一半扮演仇敌,一幕幕的戏不断接连着上演,演员也不断交换着角色。让时间飞驰,我面前的这两排人就像玩游戏一样,不断交换着双方所在的阵营,时而对我情意绵绵,时而将我置于死地。

      将漫长无有边际的轮回拉长

      每一个众生身上都平等具有三种身份:亲人、怨敌和非亲非怨之人。原来我只是用了一双异常狭隘的眼睛去看了一个很短很窄的范围,便认定谁是我的敌人、谁是我的亲人,对敌人生嗔恨心、对亲人生贪心。如果我有能彻照三世的宿命通,一定会为自己的愚痴而叹息。

      在这深广无垠的法界,在这漫长无有边际的轮回里,让我们把心打开,舍弃对亲人的贪爱对怨敌的嗔恨和对陌生人的冷漠,而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跟我一样,希望得到安乐,不希望遭受痛苦,作为佛陀的弟子,我们应当唯一忆念他们作为母亲的恩德,而平等地饶益,就在这样平静祥和的舍心中安住。


      >>>>阅读详情<<<<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WhatsApp交谈

邮件:yimingzhiguang@gmail.com

工作时间:北京时间 9:30-23:00,节假日不休息

关注微信